
2014年3月26日,我和我的六位同学踏上了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交流学习的旅途。在十个小时左右的飞机之后,我们到达了首都柏林机场,紧接着坐机场巴士到达了主火车站。第一次用德语问路,紧张而兴奋,第一次在自助机器上购买火车票,复杂却高效,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即使十几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也毫无睡意,让我瞬间对接下来半年在这里的生活充满期待。
一晚上都在火车上度过,一路上我们七个人互帮互助,真的印证了那句话:在国外的朋友都是像家人一样心连心。早上十点终于到达了斯图加特火车站,远远的看见大片丘陵地之间宽广而整齐的城市分布,还有在火车站高高耸立的引人注目的旋转的奔驰汽车标志。之前有联系过北航毕业的目前在斯图加特学习的研究生学长早早的就在站台上等待着我们,接下来一天都带领我们东奔西走办理入学手续和激活保险和德意志银行卡。在入住我们各自的住所后,休息几天,就要正式的开学了。
开学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选课。对于我们交流生来说,选课相对比较自由,我们既可以在本专业德语系内选则文学课和语言学的课,也可以在校级语言中心选修多语种的课程,并且数量无限制。虽然网上选课强调先来后到,如果一节课满员了很遗憾一般就不能再加入,但是德国大学在这里有很灵活的方案,那就是随时可以退掉已选课程,也就是说,在开学初试听几节课后可以退掉已选课程,或者即使在期末考试前一天,也可以退掉,这样一来,如果因为满员没有成功选到某一节课,如果申请在“等候名单”上,在几节课之后也是有机会争取到名额的。德国的大学生一学期平均六节课,可是因为教育体制的不同,为了回北航后换学分,我们平均每人选了九节课。
在半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我所在的斯图加特大学课堂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所有的课堂,无论是小班研讨课和大班讲课,很少有课本的需要,基本上都是老师利用课堂上的讲义以及课前发布到课堂网页上供学生自主预习并准备的资料。这样一来,老师的发挥空间很大,也培养学生去自主思考和研究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是各式各样。比如,我们德语系内一门讲德国近现代发展的课程,其中有一个主题是绘画与作品和时代的联系,于是讲师就课上带领我们去了斯图加特市艺术馆,在给我们介绍画作的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背景知识,而且和平日上课一样,讲师和学生都带着各自的资料。总之,我所感受到的德国的教学是开放包容式和以教授启迪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除了学习,在德国的生活也让我们对西方国家有了全新的体会。在课余放假之时,我们几个同学有去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德国的干净利落和井然有序。街道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德国人的礼貌和友好,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对于交通规则的自觉遵守,都让我对这个国度喜爱不已。
半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了。这从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德国的了解和喜爱,而且还坚定了我的道路。现在的我在准备毕业后去往德国继续读研究生深造,希望以后能够制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在未来,为德国和母校北航之间的交流以及中德合作和友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11291143李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