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我十分幸运地获得了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交流一学期的机会。北京时间3月26日,我和我们同班同学一行7人共同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旅程。经过10小时的飞行和将近7个小时的火车,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沉重的行李,终于来到了斯图加特。
这辈子第一次走在外国的街道上,感觉非常的奇妙。因为我各自比较小,本来就高大的德国人对我而言就更为高大。最开始走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都比我高那么多,说不胆怯是不可能的。甚至在最开始的一周我没有独自上过街。但是逐渐的,我慢慢适应了在德国的新生活,也能够习惯德国和国内不一样的地方。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迎来了学业方面的挑战。经过兵荒马乱人仰马翻的选课,在国内老师和德国教授的帮助下,我们最后终于能够确定各自的课表,按部就班地去上课。说实话,虽然是学德语专业的,但是刚开始在斯图加特大学上课的时候,真的几乎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真的让人感到十分地挫败。幸好任课的老师们都非常的友好和善,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也竭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我们。慢慢地,我调整好了心态,也能够直视上课很多东西都听不懂这样一个让人压力很大的现实。这样一来,我反而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了。不得不说是意外之喜。
我住在一个由教会资助的为14-27岁女生提供食宿的宿舍。这个宿舍在市中心,离我们上课的教学楼很近。不管是宿舍的工作人员,还是在同住在这个宿舍里的女生,都十分的热心友好。在斯图加特的这小半年,在生活上碰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从不会用德国的微波炉洗衣机,到因为想家情绪崩溃,都是她们给我了莫大的帮助和温暖。我十分感激她们。
对我而言,斯图加特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让我感动。公交车停靠在车站的时候门的那一边会斜下去,方便轮椅、婴儿车、自行车等的上下。地铁靠门那一排只有一个座位,方便行李、轮椅、婴儿车的放置。走在路上想要过街的时候,汽车无条件地为行人让路。很多公共建筑的门都是感应式的,也不需要费力去推开或拉开。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方便的事情。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街上总是能看到很多由人陪护或者干脆自己出行的残障人士。跟国内不太一样的是,国内如果有一位这样的残障人士出现在路上,很多人都要一直看着他,而在德国,大家不会觉得这样一个人有什么不一样,也不会去特别关注他。想起教授说,不是因为德国残障人士多,所以你才能经常在街上看到,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能够让残障人士享受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快。现在想起来这句话,我仍旧非常受触动。
德国人出了名的是他们的严谨。但是我来德国以后才明白德国人的严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例如火车绝不晚点或是取消。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例,不管是公交车、地铁、城铁还是火车,德国人都制定了一系列清楚明晰的时刻表。德国铁路有一个APP叫DB NAVIGATOR,上面可以查到所有公共交通的信息,包括时刻表,某一具体车次的运行状况,在什么时候停靠哪一个站等等。斯图加特也有自己的交通APP,叫VVS,这个APP最大的好处是会提醒你现在哪条地铁会延误,哪条线的经停情况发生变化,让你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再有就是德国办手续的效率并不高。因为他们会严格按照一套细致的流程一步一步地进行。同时,不管是什么,他们都习惯用邮寄,所以办手续之后一星期收到信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德国人的生活跟我们相比显得略微无聊乏味,大概也是如此,所以他们在面对啤酒和足球的时候才会有如此之高的热忱。很幸运的是今年正好是德国在世界杯夺冠。从世界杯小组赛开始,德国就陷入了足球的氛围。大街小巷都挂上了德国国旗,商店超市都会赠送世界杯球员的贴纸,还开辟柜台专门贩卖世界杯周边纪念品。每次德国队比赛的时候,外面都是一片热闹的海洋。在世界杯夺冠那晚,德国人狂欢游行,斯图加特所有的车辆都是一直按响喇叭前行。
忙忙碌碌中,小半年就这么过去了,我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告别了斯图加特,告别了这样一个让我获得迅速成长,教会我如何生活的城市,我有舍不得,更多是感谢。这一段交流的日子将会为我今后的人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航和外院为我提供了这么宝贵的交流机会和平台,感谢马斯图加特的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够愉快地学习生活,还有那些在旅途中萍水相逢但给予我各种温暖帮助的人。感谢你们,让这不到6个月的时光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无法遗忘的,最重要的岁月。
文/11121107 蒋欣妍